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员教育 >  理论学习
党员教育
如何避免“带着党籍蹲监狱”?中纪委发文详解监察体制改革
来源:广东省党员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7-07-18
  

【编者按】近日,中纪委网站刊文《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二――根本目的在加强党的领导》。至此,中纪委官网已经连续发文两篇,全面解读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主要任务及意义等。文中指出,过去曾出现党员判刑未作党纪处理、带着党籍蹲监狱的怪事,监察体制改革就是要着力解决行政监察覆盖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等问题。

为此,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整理其中要点,帮您全面理解何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的监督,监察全覆盖和监督的严肃性实效性,直接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

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不可动摇。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坚持党的领导 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力量,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所在。成立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组织创新;制定国家监察法,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制度创新。监察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国家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这必将有力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 着力解决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等问题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要通过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涉及政治权力、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国家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监察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行政监察覆盖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等问题。十八大以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坚持问题导向,监察体制改革同样如此。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的职能是历史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侦、自捕、自审、自诉的工作模式与其定位不符,不但缺乏有效制约制衡,而且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职能交叉重叠,既造成大量重复劳动、增加了反腐败成本,又带来纪法脱节、信息不畅等问题,以至于出现党员判刑未作党纪处理、带着党籍蹲监狱的咄咄怪事,削弱了反腐败斗争的政治和社会效果。要把纪检监察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工作力量,实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对党中央或地方党委全面负责,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具体地体现出来,拓展已经取得的实践和制度成果,使已经形成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巩固发展。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直接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

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的监督,监察全覆盖和监督的严肃性实效性,直接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

实现国家监察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将有效提升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检验监察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就要看党委是否担当起了主体责任,牢牢把握领导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充分发挥监察委员会的作用,保证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肌体健康。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道路,彰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