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员教育 >  先锋楷模
党员教育
生命烛光的绽放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10-09
   原标题:生命烛光的绽放

2017年9月5日,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这一天,不时有村民来到出头岭司法所,再走走门前那条熟悉的路,再看看办公室里的一桌一椅,再聊聊那些难忘的往事……尽管距离那个悲伤的日子已半年有余,他们依然神色凝重、满怀悲伤,用老百姓最朴实的方式,祭奠一位他们共同的亲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模范人民调解员、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蓟州区司法局出头岭司法所原所长王武强。

2017年1月21日,距离鸡年春节仅剩一周,年仅44岁的蓟州区司法局出头岭司法所所长王武强因心肌梗死,倒在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他牵挂的乡里乡亲。

“群众上司法所来办事,大事小情都是天大的事,当人民公仆就得把群众的事办好。”

── 摘自《王武强日记》

一张办公桌,一个铁皮柜,一间并不宽敞的小屋,这就是王武强生前办公的地方。作为司法行政的最基层单位,王武强所在的司法所只有3个人,却担负着出头岭镇35.74平方公里、36个村的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帮教安置等工作。

2012年1月,张某饲养的家犬闯入邻居王某家里,将王某年仅8岁的女儿咬伤,后抢救无效死亡。王某情绪激愤,冲到张某家中,一通打砸,扬言要张某偿命。王武强闻知此事,立即赶到村里,对两家人分别进行劝解。他释法明理,耐心开导,动之以情,促使张某换位思考、真诚忏悔、积极赔偿,取得了王家的谅解,一场风波也就此化解。

像这样棘手的纠纷,王武强调解过300余件,没有一件因调解不当转化为刑事案件。面对这些“跑断腿、磨破嘴”可又事关社会稳定的“苦差事”,王武强无怨无悔,始终坚守在一线。

“王所经常对我说,要做好工作,一是要走进群众,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再有就是工作要耐心细致。老百姓生活无小事,必须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出头岭司法所干部张占永说,“老百姓信得过他,有什么事都爱找他。”

他的办公室经常被围得满满的,面对前来法律咨询的乡亲,王武强总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年纪大的,搀一下;身体不好的,扶一把。乡亲们皱着眉头进来,心平气和而去。

王武强对有需要的村民总是随叫随到。同事冯雅欣回忆道,“王武强有一句口头禅:这个是我电话,你还有什么不太清楚的就给我打电话,我电话24小时开机。”村民平时不是种地就是打工,只能一早一晚或周末来所里,为了不耽误村民办事,王武强每天早上7:00刚过就到所里上班,晚上7:00以后才下班,有时甚至忙碌到晚上10:00,周六、日和节假日也几乎不休息。每周还要骑上电动车入村两到三次。村街里巷、田间地头,处处留下他耐心调解的身影。

许多受过王武强帮助的当事人为表示感谢,有的想请他吃饭,有的送来香烟,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经常得到他法律咨询帮助、自己开公司的小稻地村村民蔡小亮说:“认识他这么多年,我们俩从没一起吃过饭,吸烟也是吸他的烟,他还经常劝我把公司招待的费用拿出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在讲究人情关系的农村,这是何等难得啊!”而这,也正是王武强在工作中能让群众信服的“秘诀”。

2017年1月21日,这天原本是他的又一个工作日,像过去的许多日子一样,普通、平常,又繁忙、充实。早晨7:00,王武强就来到了办公室。

7:30,他接待了第一位来访群众。刘海东是出头岭镇大稻地村的村民,因为经济纠纷要起诉对方给付欠款。他问王武强,如果这个人不出庭法院会怎么判决?判决后法院执行庭能否到异地执行?这类官司向来麻烦而又难缠,王武强根据案情提出了合理建议。刘海东满意地离开了,可是他没想到,这竟是他见王所长的最后一面。

7:50,出头岭镇小稻地村村委会主任田永富接到了王武强打来的电话,约他到司法所开会。电话那头,王武强不停地咳嗽,田永富问他是不是感冒了?王武强说没事儿,就是胸口有点难受,过一会儿就好了。

7:56,王武强给同事张占永打电话,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要回家吃药。他叮嘱:“占永,你快一点去司法所,今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别耽误群众时间。”

张占永去司法所的路上又接到了王武强的电话,说自己的胸口疼得厉害,让他帮忙取一下身份证,办理住院手续用。当张占永拿着身份证到王武强家里时,医生和救护车已经到了,医生们正用担架抬王武强上车。医生看到王武强病情严重,嘱咐他不要说话,不要动。但是他还是坚持向张占永交代完工作。没想到这竟成了王武强离别的最后遗言。

王武强走了,他把自己平凡且短暂的一生永远地定格在了他深爱的岗位上。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老杨两口子家遭了火灾,生活实在太难了,今天给他们拿了一千块钱,希望他们渡过难关。”

──摘自《王武强日记》

出头岭镇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这里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壮举。光荣的革命传统哺育了王武强,也造就了他一心为民、忠诚于党的情怀和信仰追求。

21年来,王武强扎根基层,履职尽责、心系百姓、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

2013年,全市开展了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王武强被任命为小汪庄村和夏立庄村的驻村书记。面对难啃的“硬骨头”,王武强没有退缩。

那时候,村里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经济发展缓慢,环境脏乱差,村民意见很大。每次去开会,他都会被村里人围在当中,有的向他诉苦、有的恶言谩骂、有的起哄架势……但他不急不恼,和颜悦色,耐心听取村民诉求,精心谋划村庄长远发展,始终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动力和目标。

在小汪庄村,他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选举委员会,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使小汪庄村顺利进行了村委会换届;他发挥专业特长,依法调解村民与村委会矛盾,起诉要回了大队部的办公地点。在夏立庄村,他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于桥水库治理,建林地保生态,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栽植树木1495亩;在村级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筹集6万多元修建了全民健身广场,全村老少有了活动健身场所,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王武强着眼保障村民的长远利益,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村民的真心拥戴。面对数次调动及升迁的机会,王武强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要留在出头岭,哪也不去。”司法所的同事曾问他:你这样拼,图什么呢?图名,咱正儿八经的工作是司法;图利,你不拿村里一分钱、不抽他们一根烟。他说,啥也不图!我是一名党员,镇党委相信我,把我放到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干出个样子,绝不辜负党委的期望!说这话时,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坚毅。

王武强平生最见不得乡亲们受苦,总是力所能及帮助别人。2015年8月18日,蓟州区出头岭镇外地洗车户杨长生因为邻家的一场大火殃及他的店铺,致使洗车用具及生活用品全部被烧毁,生活陷入困境。得知情况后,王武强第一时间从自家拿出1000元,冒着大雨给杨长生一家送去,然后又跟妻子一起组织其他人募捐了9000元,让杨长生一家解了燃眉之急。杨长生的妻子李庆军说,王武强和她家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又不是干民政救济工作的,根本没想到他会前来帮助。后来才知道,王武强常年坚持帮助他人,他家仅仅是其中的一户。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武强来到甘肃的贫困山区,那里孩子上学的条件非常艰苦,善良的王武强当即决定对贫困的孩子进行资助。回到蓟州区后,他每月都从自己的工资中取出一部分钱寄给这些孩子们。他还给孩子们写信鼓励他们树立理想,虽然没有什么华美的辞藻,却显现出最朴实的温情。

王武强对别人是慷慨的,对自己却十分节约。他一年四季穿制服,超过100元的衣服都不舍得买;镇上老家属院的邻居们都在城里买了楼房,陆陆续续搬走了,只有他家依然住在镇上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去世时,他的工资卡里只有1万多块……

王武强的工资都花在哪了呢?

整理遗物时,这个谜底终于揭开了。在王武强的书柜里,有一本账单,30多页纸,密密麻麻记录着一部分工资的去向。一共243931块钱,帮助对象有残疾人、服刑人员、困难户……他的收入基本都用于帮助别人了,而这些只是记录在册的,没记账的更多。

“拥平常心、做平凡事,心系百姓,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摘自《王武强日记》

于生命长度而言,王武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于惠及他人而言,王武强的一生是精彩的。他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用一颗爱心,奉献了自己,温暖了他人。

村民小桃子从小父母离异,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因打架斗殴被法院判处缓刑。王武强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次自掏腰包为他购买生活用品,并多次找到小桃子的伯父,拜托让他对小桃子多管理、多教育,防止其重新犯罪。王武强也多次找小桃子谈心,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好好改造,小桃子内心逐渐被感化,在缓刑考验期内遵纪守法,依法解除了矫正。

为了更好地帮助像小桃子这样的社区矫正人员,王武强创造性地想了许多法子。他自办了《社区矫正》小报,两个月一期的小报不大,但内容丰富,从法律法规解读到有关社区服刑人员的温馨提示,再到为人处世的心得体会一应俱全,为他们送上一份精神大餐。

“这些服刑人员本来就容易受歧视,如果不给他们关怀和帮助,他们就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王武强经常说。他不定期带领同事到服刑人员家里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在王武强的努力下,近几年,出头岭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安置帮教对象重新犯罪率为零,为区域治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王武强感到,一些村民不学法、不懂法是造成民间矛盾纠纷的重要根源,急需深入持久地在农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21年的基层司法工作中,王武强走遍出头岭镇的山山水水,把国家的法律、党的政策和一片真情送进家家户户。

他一直兼任辖区内多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为了让孩子们乐意听课,王武强投入大量精力编撰了一本适合中小学生的法治教材《成长与法》,每年还为全镇各中小学作法治报告。“十年前,我上初一,那是我第一次上王老师的课,当时特别佩服他能把枯燥的法制课讲得那么生动。”曾经在出头岭镇中学读书的陈哲深情回忆,“现在走入社会了,感觉当时王老师讲的特别对。真想再听他讲一次课。”

对外有大爱,对内有挚爱。作为儿子,王武强孝敬父母,工作再忙,每晚也要到父母身边问安,节假日还要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他们到城里逛逛。

作为丈夫,他关心患有重病的妻子,家里的衣服都是王武强洗,而且常常是在下班以后,在帮助完村民后的深夜里洗。不管工作多累,每次回家都给妻子一张笑脸,让她感到温暖和快乐。

作为父亲,王武强教给女儿最珍贵的东西。“在融融春光里,爸爸陪我漫步在乡间小路,耳边传来鸟的鸣叫,他会自然地吟起‘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待母归’,那是爸爸在教我慈悲;夏天的午后,每次开车前,他总是要蹲下身子,从车底唤出那些乘凉的小狗,那是爸爸教育我要怜悯弱小,爱护每一个生命……”王泽一深情地回忆起父亲疼爱她的点点滴滴,“爸爸喜欢写日记,他自己写了44本,给我写了8本,字里行间都是爸爸对我的爱。”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为了完成父亲对自己的期望,王泽一选择了学习中医。她说,之所以要选择学医,是因为父亲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她要完成父愿,学医服务社会,要像父亲那样,做个有大爱的人……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王武强以其生命之烛光,燃放司法为民的大精神;以共产党员之身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英雄已去,精神长存。王武强身上所体现出的忠诚、为民、奉献、忘我的共产党人情怀永远感召着后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主要执笔人:陈忠权 孔令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