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员教育 >  理论学习
党员教育
汪洋书记在建设幸福广东中再立新功在给农村基层党员上党课时的讲话
来源:365bet线上网址         发布时间:2016-01-05

同志们:今年是建党90周年,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党的90华诞。今天,借助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这个平台,我主要和大家一起回顾中国农村、农业、农民在我们党的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希望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在建设幸福广东新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再立新功。

 一农村、农业、农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中功不可没

无数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农民。从井冈山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到席卷神州的解放战争,从新中国诞生,到社会主义建设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每一个重要历史阶段,都离不开农村、农业、农民的巨大贡献。
    第一,共产党打天下主要靠“三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时得出一个正确结论:为什么以往的革命没有成功?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农村基础,没有农民的支持。经过艰辛探索之后,我们党深刻领悟了中国革命与农村、农民的关系,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提出以农村为根据地、以农民为主力军、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这一“包”就包出个新中国。历史雄辩地证明,共产党是从农村起家的,打天下靠的是农民。离开农村农民,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党员,党的干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绝大多数是农民出身。三年解放战争消灭蒋介石几百万军队,吃的是农民种的,穿的是农民织的,担架是农民抬的,广大农民克服极端困难,出人、出粮、出力支援人民解放军打仗,用小推车推出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三农”。建国以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扩大,广大农民是勒紧裤腰带支持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几乎把土地产出的一半拿出来上交国家。长期以来,农村、农业和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保证、人力支持和资金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才保证了我国工业化的启步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也是最早从农村翻开的。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村“大包干”,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从此拉开了中国全面改革的序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产品供给的保证为工业品的生产、销售创造了前提条件。而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千千万万农民响应国家号召,洗脚上田,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成为浩浩荡荡产业工人的一员,为我国工业化建设默默奉献青春和汗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短短的30多年里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纵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是农业的哺育,工业才得以起步和发展;是农村的哺育,城市才得以繁荣。所以说,农业是工业的父母,农村是城市的父母,一点也不为过。
第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高度重视“三农”。目前全国超过一半的土地和人口都在农村,占据了半壁江山。即使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也还有3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与以前相比,中国是越来越强大了,但客观上讲,我们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总量上去了,可是人均水平还不高;数量上去了,质量还不行。应该说,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无论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全局的关键问题。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不仅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还要为许多工业提供原材料。因此说,农业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而农业基础的稳定要靠农民。尤其应当看到,民以食为天,如果“米袋子”瘪了,“菜篮子”空了,那就要出大事情。而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农业依然是弱势产业,农民依然是弱势群体,农村依然是弱势区域。我们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能不能达到,关键看广大的农村人口能否达到。没有农民更高水平的小康,就没有全省、全国更高水平的小康。

二“三农”工作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并始终摆上突出重要位置。毛泽东同志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谁能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谁就赢得了中国”。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抓得很紧很紧”。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工作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面对新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在新形势下,“三农”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出台了7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清理了面向农民的各种摊派,实施粮食直补、生猪补贴、农机补贴、家电补贴,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打破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制度障碍,等等。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把加强水利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就是要解决这一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三农”的资金达到3万亿元,全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粮食产量突破了1万亿,“三农”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广东历届省委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除了坚决落实中央的政策外,还出台了一系列更有力度的惠农措施。比如,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提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对贫困村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双到”政策,等等。特别是对扶贫“双到”,省委紧紧抓在手上,工作力度越来越大,目的就是要探索一条在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新路子。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仅2009年,全省涉农资金就高达1153亿元。“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就高达8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6倍。我们还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2010年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84.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7.1万人,为欠发达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0元,比2005年增长68.2%,年均增长10.5%。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广东统筹城乡力度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不少农民群众说:“如今是种地不交税了,孩子上学不交费了,看病能报销了,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应该说,中央、省委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机遇,农业面临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面临着大展拳脚、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人生机遇。广大农村党员一定要抓住机遇,增强信心,乘势而上。

面对新挑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管前几年我省“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上看,随着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农业生产面临更大风险。一是农产品价格受到冲击。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产品的低价优势逐步消失。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的冲击,引起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并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卖难”矛盾,引起流通渠道的混乱。与此同时,国外一些大的农产品公司加紧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垄断,加上投机资本的炒作,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二是农业技术还比较落后。这几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也是很大的,但是,中国的种业落后,这是一个“软肋”。现在外商不仅占有了瓜果蔬菜、鲜花苗木种子市场的很大份额,而且已经开始进入到中国大田粮食作物的种子市场。中国种子企业前20名公司的销售额加在一起仅相当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20%多一点。同时,中国的肉类、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但这些产品长期以来在质量、卫生、技术标准上考虑国际市场要求还不够,受国外较高的技术壁垒的限制,很难达到国外市场要求,导致出口困难。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外贸是“一条龙”,科技、文化、管理融为一体,解决了农产品易腐烂,不易储藏和运输的问题,加工转化率高,如可口可乐、雀巢咖啡等。而我国产业化经营虽经历近10年的发展仍处于低水平的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的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滞后。

从国内看,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当前,大多数农户生产经营仍是“各自为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分散经营,使得农民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直接影响农民增收。而且,近年来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农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农产品的价格却没有随之上涨,导致种田更难挣钱了。就算进城打工,许多农民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只能干一些低层次低收入的工作,工资收入被不断上涨的物价抵销,农民要存钱就越来越难了。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欠账较多。我省处于沿海地区,洪、涝、旱、台风、地质灾害频发,每年至少要出现一两次较大的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农田公共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工程设备老化,灌渠淤积垮塌,涝不能排,旱不能灌,“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虽然这几年我们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但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拉近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解决。因此,在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移进城落户,促进公共教育资源、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文化惠民工程等重点向农村倾斜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四是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还不适应工作要求。广大基层干部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成绩应当充分肯定。但也应该看到,有的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够、思路不清、办法不多、能力不强,“等、靠、要、拖”思想比较严重。有些办事不公,处事不当,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等等。一些干部的能力素质,一些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三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要在建设幸福广东中肩负责任、发挥带头作用

从历史到现实,从机遇到挑战,都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抓好“三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核心任务。幸福广东离不开幸福农村,建设幸福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责无旁贷。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要成为建设幸福农村的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都要成为建设幸福农村的一面旗帜。

(一)要成为党执政的坚强基石。党执政的基础在基层。必须看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老百姓了解共产党、认识共产党、评价共产党,都是从他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开始的。身边的党员表现好,老百姓就说共产党好;身边的党员表现不好,老百姓就说共产党不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表现好了,党的形象就树起来了。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原先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白粉村”、“恶霸村”,原村委班子软弱无力,几名村委干部还出了问题,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大打折扣。当时,村里没人愿意当村干部,这时一个名叫谢爱珠的女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毅然放下年纯收入10万多元的养蚝业,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埋头苦干,一干就干出了名堂,使红光村从昔日的“恶霸村”变成了文明村,从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的首富村。群众纷纷说:“有了好的带头人,好日子就有了盼头。”如果每一个基层共产党员和农村干部都能像谢爱珠同志一样,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以实际行动为党增添光彩,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就会越来越巩固。

(二)要有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当前,“三农”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困难不可怕,最可怕是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只要认准了路子,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困难总是能克服的。韶关市仁化县大桥镇长坝村地处山区,资源缺乏,交通不便,1990年以前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人年均收入还不足2000元。1993年谭宜彬被任命为长坝村党支部书记后,面对困难没有退缩,而是带领一班人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路子。他从当地山地较多、土质较好的实际出发,开始带领群众种植沙田柚,逐步帮助村民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目前,种植沙田柚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村集体收入仅此一项增收50多万元,村里90%的农户住上了楼房,15%的家庭拥有小汽车,彻底改变了长坝村贫穷落后的旧面貌。全省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对当前“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央和省委是清楚的,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正想方设法帮助逐步解决。我要强调的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许多贫困村之所以能够摘掉贫穷的帽子,关键在于那里的党员群众有克服困难的强烈愿望,有勇于胜利的坚定信念,有扎实有效的实际行动,不断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致富路子,不断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在这里,我特别要对扶贫“双到”驻村干部说几句话。大家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远离家庭,远离城市,到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的地方工作,很不容易,而且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对驻村干部,组织上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对表现优秀的要跟踪培养。作为驻村干部,也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与当地干部一道,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负重托,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完成好扶贫任务。

(三)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了这一条,我们党就丢掉了立身之本,失去了执政之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直接面对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是我们的分内事,是应尽的责任。

要学好本领,做致富的带头人。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本领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农村党员一定要带头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凝聚群众和引导群众的能力,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在农村,谁掌握了党的政策文件,学会了科技本领,懂得了法律知识,谁就能在群众中有威信、说话有分量。有了本事,群众遇到什么问题才会请教你,平时才会靠近你,才会以你为榜样。每一位党员都要努力学本事、学手艺,做致富的带头人。转业军人贾东亮十几年前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只身来到肇庆市广宁县山区,一头扎进偏僻的小山沟里,认真钻研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开荒山、种果树,进行“三高”农业开发。经过艰苦创业,他创办的八一生态农场如今瓜果飘香、生猪满圈,年利润达100多万元。贾东亮成为了当地的创业典范,过去的“贾团长”成了如今的“贾老板”,当地农民群众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也纷纷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要心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群众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朴实的。只要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哪怕是解决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珠海市莲洲镇石龙村党支部书记李悦强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群众的困难就是党支部的困难。”他带领村干部想方设法争取上级支持,为村民改造了农用低压电网,扩宽了村公路,修建了水利设施,修建了卫生垃圾池,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逢年过节主动联系和动员外出乡亲捐款捐物,慰问老人和困难村民。这些暖人心、得民心的举措,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可,树立了我们党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农民群众都说:“谁真心为咱服务,咱就打心底里服气谁、拥护谁。”

要化解矛盾,努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幸福农村,应该是和谐的农村。农村党员也好,社区党员也好,都要学会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普通党员做群众工作具有自己特殊的优势,因为相对于干部来说,他们也是群众,在思想上、感情上更便于与群众沟通。而这种沟通,对于化解矛盾、做好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过去在许多地方出现干群矛盾,除了一些干部不公道、不廉洁,主要是干群之间缺少相互间的沟通,产生了隔阂,造成了误会。因此,平时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加深党群干群之间的理解信任,积极化解基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带头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密切党群关系。汕头市金平区金厦街道月季园社区地处老城区,小区内住着280户特困群众,包括80多户残疾人和53户精神病患者。居委会主任杨静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区,一干就是20年。她二十年如一日,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公心、热心、耐心、细心、爱心”化解了一个个矛盾,温暖了一颗颗心。为了照顾好精神病人,她长年累月为他们打针;为了与聋哑家庭沟通,她学会了哑语,正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工作,她带领居委会一班人把一个昔日令人闻之生畏的“贫民窟”、“疯人区”,变成今天安宁、祥和的文明社区。希望基层能够涌现出更多杨静娟式的党员,这样我们的基层组织就会更有战斗力。

昨天,我到梅州市梅江区江南街道红光社区党支部调研,看到一个党支部书记写的基层干部24字“心字歌”,很受教育,愿意在这里读一遍,与基层的同志共勉:身处基层须安心,平凡岗位也热心;加强学习持恒心,工作繁重要耐心;遇到困难树信心,完成任务下决心;问计于民应虚心,见贤思齐必诚心;修身养性宜静心,突发事件莫乱心;热点问题多关心,关键环节忌粗心;依规办事不随心,克己奉公无私心;淡泊名利可清心,扶贫济困施善心;上下之间常谈心,团结共事戒疑心;对党负责献忠心,服务百姓倾爱心;苦干实干用全心,多创业绩得民心;牢记上述公仆心,党群干群心连心。

同志们,农村是广阔的舞台,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积极行动起来,带领广大群众真抓实干、努力拼搏,在建设幸福广东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